九種食

九種食
﹝出增壹阿含經﹞ 食有長養資益之義。 言九種者, 世間之食有四, 以其能資養生死色身也; 出世間之食有五, 以其能資益法身慧命也。 經云: 佛告諸比丘, 當共專念, 捨除世間四種之食, 求辦出世間之食。 蓋令眾生, 但以世間之食, 資養色身, 不當貪著; 須求出世間之法食, 增長菩提慧命也。 (梵語比丘, 華言乞士。 梵語菩提, 華言道。 慧命者, 以智慧為命也。 ) 〔一、 段食〕, 段即形段。 食有資益之義。 謂以香味觸三塵為體, 入腹變壞, 資益諸根, 故名段食。 佛地論云: 任持名食, 謂能任持色身, 令不斷壞故也。 古譯經律, 皆云摶食。 〔二、 觸食〕, 觸即觸對, 謂六識所對色等諸塵, 柔軟細滑, 冷煖等觸, 而生喜樂, 俱能資益諸根, 故名觸食。 又第六識觸對可愛之境, 而生喜樂, 長養諸根, 亦名觸食。 (六識者, 眼識、 耳識、 鼻識、 舌識、 身識、 意識也。 按翻譯名義註釋云: 見色愛著名食, 豈非觸食義耶?設觸非食, 何以觀戲劇等, 終日不食, 而不飢也。 ) 〔三、 思食〕, 思即意思。 謂第六識思於可愛之境, 生希望意, 而能潤益諸根。 如人饑渴, 至飲食處, 望得飲食而身不死, 故名思食。 (諸根者, 即眼耳鼻舌身也。 ) 〔四、 識食〕, 識以執持為相。 即第八識也。 由前三食, 勢分所資, 能令此識增勝, 執持諸根, 故名識食。 (已上四種, 名世間食。 第八識即藏識也。 按翻譯名義注釋云: 識云識食, 地獄眾生, 及無色界中無邊識處天等, 皆用識持, 以為其食。 ) 〔五、 禪悅食〕, 謂修行之人, 以禪法資其心神, 而得禪定之樂, 即能增長善根, 資益慧命, 猶世間之食, 能養諸根, 支持其命, 故名禪悅食。 〔六、 法喜食〕, 謂修行之人, 聞法歡喜, 即得增長善根, 資益慧命, 猶世間之食, 能養諸根, 支持其命, 故名法喜食。 〔七、 願食〕, 願即誓願。 謂修行之人, 發弘誓願, 度脫眾生, 欲斷煩惱而證菩提, 以願持身, 常修萬行, 即得增長善根, 資益慧命, 猶世間之食, 能養諸根, 支持其命, 故名願食。 〔八、 念食〕, 念即護念, 亦憶念也。 謂修行之人, 常當憶持所得出世善法, 存心定意, 護念不忘, 即得增長善根, 資益慧命, 猶世間之食, 能養諸根, 支持其命, 故名念食。 〔九、 解脫食〕, 解脫即自在之義。 謂修行之人, 因修出世聖道, 斷除煩惱惑業之縛, 不受生死逼迫之苦, 即得增長善根, 資益慧命, 猶世間之食, 能養諸根, 支持其命, 故名解脫食。 (已上五種, 即出世間食也。 )
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

Игры ⚽ Поможем решить контрольную работу

Share the article and excerpts

Direct link
Do a right-click on the link above
and select “Copy Link”